13581588593
400-8605168-0766
新闻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处理【应力】及其影响

热处理【应力】及其影响
发布时间:2017-12-12 11:53:45来源:浏览:3489次

  热处理残余应力是指工件经热处理后Z终残存下来的应力对工件的形状尺寸和性能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当它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时便引起工件的变形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时就会使工件开裂这是它有害的一面应当减少和消除。但在一定条件下控制应力使之合理分布就可以提高零件的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变有害为有利。分析钢在热处理过程中应力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使之合理分布对提高产品质量有着深远的实际意义。例如关于表层残余压应力的合理分布对零件使用寿命的影响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

一 钢的热处理应力 

  工件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由于表层和心部的冷却速度和时间的不一致形成温差,就会导致体积膨胀和收缩不均而产生应力即热应力。在热应力的作用下由于表层开始温度低于心部收缩也大于心部而使心部受拉当冷却结束时,由于心部Z后冷却体积收缩不能自由进行而使表层受压心部受拉。即在热应力的作用下Z终使工件表层受压而心部受拉。这种现象受到冷却速度材料成分和热处理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当冷却速度愈快含碳量和合金成分愈高冷却过程中在热应力作用下产生的不均匀塑性变形愈大,Z后形成的残余应力就愈大。另一方面钢在热处理过程中由于组织的变化即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时因比容的增大会伴随工件体积的膨胀工件各部位先后相变,造成体积长大不一致而产生组织应力。组织应力变化的Z终结果是表层受拉应力心部受压应力恰好与热应力相反。组织应力的大小与工件在马氏体相变区的冷却速度形状,材料的化学成分等因素有关。

  实践证明任何工件在热处理过程中只要有相变应力和组织应力都会发生。只不过热应力在组织转变以前就已经产生了,而组织应力则是在组织转变过程中产生的在整个冷却过程中应力与组织应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是工件中实际存在的应力。这两种应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十分复杂的受着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成分、形状、热处理工艺等。就其发展过程来说只有两种类型即热应力和组织应力作用方向相反时二者抵消作用方向相同时二者相互迭加。不管是相互抵消还是相互迭加两个应力应有一个占主导因素应力占主导地位时的作用结果是工件心部受拉表面受压。组织应力占主导地位时的作用结果是工件心部受压表面受拉。

 热处理应力对淬火裂纹的影响

       存在于淬火件不同部位上能引起应力集中的因素(包括冶金缺陷在内)对淬火裂纹的产生都有促进作用但只有在拉应力场内尤其是在Z大拉应力下)才会表现出来若在压应力场内并无促裂作用。

  淬火冷却速度是一个能影响淬火质量并决定残余应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能对淬火裂纹赋于重要乃至决定性影响的因素。为了达到淬火的目的,通常必须加速零件在高温段内的冷却速度并使之超过钢的临界淬火冷却速度才能得到马氏体组织。就残余应力而论这样做由于能增加抵消组织应力作用的热应力值故能减少工件表面上的拉应力而达到抑制纵裂的目的。其效果将随高温冷却速度的加快而增大。而且在能淬透的情况下截面尺寸越大的工件虽然实际冷却速度更缓开裂的危险性却反而愈大。这一切都是由于这类钢的热应力随尺寸的增大实际冷却速度减慢热应力减小组织应力随尺寸的增大而增加,Z后形成以组织应力为主的拉应力作用在工件表面的作用特点造成的。并与冷却愈慢应力愈小的传统观念大相径庭。对这类钢件而言在正常条件下淬火的高淬透性钢件中只能形成纵裂。避免淬裂的可靠原则是设法尽量减小截面内外马氏体转变的不等时性。仅仅实行马氏体转变区内的缓冷却不足以预防纵裂的形成。一般情况下只能产生在非淬透性件中的弧裂虽以整体快速冷却为必要的形成条件,可是它的真正形成原因却不在快速冷却(包括马氏体转变区内)本身而是淬火件局部位置(由几何结构决定)在高温临界温度区内的冷却速度显著减缓因而没有淬硬所致。产生在大型非淬透性件中的横断和纵劈是由以热应力为主要成份的残余拉应力作用在淬火件中心而在淬火件末淬硬的截面中心处首先形成裂纹并由内往外扩展而造成的。为了避免这类裂纹产生,往往使用水--油双液淬火工艺。在此工艺中实施高温段内的快速冷却目的仅仅在于确保外层金属得到马氏体组织而从内应力的角度来看这时快冷有害无益。其次冷却后期缓冷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降低马氏体相变的膨胀速度和组织应力值而在于尽量减小截面温差和截面中心部位金属的收缩速度从而达到减小应力值和Z终抑制淬裂的目的。

残余压应力对工件的影响

  渗碳表面强化作为提高工件的疲劳强度的方法应用得很广泛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它能有效的增加工件表面的强度和硬度,提高工件的耐磨性,另一方面是渗碳能有效的改善工件的应力分布在工件表面层获得较大的残余压应力提高工件的疲劳强度。如果在渗碳后再进行等温淬火将会增加表层残余压应力使疲劳强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有人对35SiMn2MoV钢渗碳后进行等温淬火与渗碳后淬火低温回火的残余应力进行过测试

热处理工艺

残余应力值(kg/mm2)

渗碳后880-900度盐浴加热,260度等温40分钟

65

渗碳后880-900度盐浴加热淬火,260度等温90分钟

18

渗碳后880-900度盐浴加热,260度等温40分钟,

260度回火90分钟

38

  表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等温淬火比通常的淬火低温回火工艺具有更高的表面残余压应力。等温淬火后即使进行低温回火其表面残余压应力,也比淬火后低温回火高。因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渗碳后等温淬火比通常的渗碳淬火低温回火获得的表面残余压应力更高从表面层残余压应力对疲劳抗力的有利影响的观点来看,渗碳等温淬火工艺是提高渗碳件疲劳强度的有效方法。渗碳淬火工艺为什么能获得表层残余压应力渗碳等温淬火为什么能获得更大的表层残余压应力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原因是表层高碳马氏体比容比心部低碳马氏体的比容大淬火后表层体积膨胀大而心部低碳马氏体体积膨胀小制约了表层的自由膨胀造成表层受压心部受拉的应力状态。而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高碳过冷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开始转变温度(Ms比心部含碳量低的过冷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Ms)低。这就是说在淬火过程中往往是心部首先产生马氏体转变引起心部体积膨胀并获得强化而表面还末冷却到其对应的马氏体开始转变点(Ms故仍处于过冷奥氏体状态&127;具有良好的塑性不会对心部马氏体转变的体积膨胀起严重的压制作用。随着淬火冷却温度的不断下降使表层温度降到该处的(Ms)点以下表层产生马氏体转变引起表层体积的膨胀。但心部此时早已转变为马氏体而强化所以心部对表层的体积膨胀将会起很大的压制作用使表层获得残余压应力。而在渗碳后进行等温淬火时,当等温温度在渗碳层的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Ms)以上心部的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Ms)点以下的适当温度等温淬火比连续冷却淬火更能保证这种转变的先后顺序的特点(即保证表层马氏体转变仅仅产生于等温后的冷却过程中)。当然渗碳后等温淬火的等温温度和等温时间对表层残余应力的大小有很大的影响。有人对35SiMn2MoV钢试样渗碳后在260320等温40分钟后的表面残余应力进行过测试,发现260等温比在320等温的表面残余应力要高出一倍多可见表面残余应力状态对渗碳等温淬火的等温温度是很敏感的。不仅等温温度对表面残余压应力状态有影响而且等温时间也有一定的影响。有人对35SiMn2V钢在310等温2分钟10分钟90分钟的残余应力进行过测试。2分钟后残余压应力为-20kg/mm10分钟后为-60kg/mm60分钟后为-80kg/mm60分钟后再延长等温时间残余应力变化不大。
    从上面的讨论表明渗碳层与心部马氏体转变的先后顺序对表层
残余应力的大小有重要影响。渗碳后的等温淬火对进一步提高零件的疲劳寿命具有普遍意义。此外能降低表层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Ms)点的表面化学热处理如渗碳、氮化、氰化等都为造成表层残余压应力提供了条件如高碳钢的氮化--淬火工艺由于表层氮含量的提高而降低了表层马氏体开始转变点(Ms淬火后获得了较高的表层残余压应力使疲劳寿命得到提高。又如氰化工艺往往比渗碳具有更高的疲劳强度和使用寿命也是因氮含量的增加可获得比渗碳更高的表面残余压应力之故。此外从获得表层残余压应力的合理分布的观点来看单一的表面强化工艺不容易获得理想的表层残余压应力分布而复合的表面强化工艺则可以有效的改善表层残余应力的分布。如渗碳淬火的残余应力一般在表面压应力较低,Z大压应力则出现在离表面一定深度处而且残余压力层较厚。氮化后的表面残余压应力很高但残余压应力层很溥往里急剧下降。如果采用渗碳-氮化复合强化工艺则可获得更合理的应力分布状态。因此表面复合强化工艺如渗碳--氮化渗碳--高频淬火等都是值得重视的方向。

结论

1、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应力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往往是有害的。但我们可以控制热处理工艺尽量使应力分布合理就可将其有害程度降低到Z低限度甚至变有害为有利。
2、当热应力占主导地位时
应力分布为心部受拉表面受压当组织应力占主导地时应力分布为心部受压表面受拉。 
3、在高淬透性钢件中易形成纵裂在非淬透性工件中往往形成弧裂在大型非淬透工件中容易形成横断和纵劈。
4、渗碳使表层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Ms)点下降可导至淬火时马氏体转变顺序颠倒心部首先发生马氏体转变而后才波及到表面可获得表层残余压
应力而提高抗疲劳强度。
5、渗碳后进行等温淬火可保证心部马氏体转变充分进行以后表层组织转变才进行。使工件获得比直接淬火更大的表层残余压
应力可进一步提高渗碳件的疲劳强度。
6、复合表面强化工艺可使表层残余压
应力分布更合理可明显提高工件的疲劳强度。

Copyright 2019 澳门内部一码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0857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15号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网站地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世纪经贸大厦B座1808室(100048)    座机:010-88820040-1048    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电话:
13581588593

澳门内部一码

微信服务号